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车众资讯 > 厂家动态 > > 正文

自主军团:逆境与思变

  • 时间:2015-02-14 08:51
  • 来源:华夏时报
  • 作者:金雪

如果汽车有朋友圈,自主品牌可能也没空刷了,因为在忙着奋斗!——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2连降”如同一场噩梦,笼罩在自主汽车品牌上空。

中汽协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自主乘用车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其中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跌破20%,创下5年来的最低点。不难想象的是,在这片阴云笼罩之下,自主品牌丝毫不敢懈怠。

在自主遭遇滑铁卢过程中,部分自主品牌经销商退市加重了自主“颓势说”的担子——2014年6月,位于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亚市”)的 中瑞辰奇瑞4S店正式停业,引来一阵唏嘘。这也正因中瑞辰奇瑞4S店不仅是奇瑞汽车在北京最早的4S店,也是亚市中为数不多的自主品牌4S店之一(仅有奇 瑞、长安、广汽传祺三家)。这同样意味着,中瑞辰奇瑞店关张后,这个涵盖180家汽车经销商的大型交易中心更难见到自主品牌的身影。

不过,这种“颓势说”显然太过悲观。对于退网事件,奇瑞汽车回应是经销商网络渠道主动调整的布局。“中瑞辰退出后,奇瑞汽车在北京地区拥有7家经销商投资的13家店面,有效覆盖北京东南西北以及郊区县,布局更加合理。”

不仅如此,此前的“12连降”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也并不是“清一色”下滑,包括广汽传祺和长安汽车在内的多家集团大自主销量都在逆势上扬。“自主12连降并 不是‘一刀切’的下滑,而是一个分水岭。”在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看来,包括广汽乘用车在内,也还有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销量都在上行线。数 据显示,在自主12连降的过程中,2014年前三季度,广汽传祺销量达8.67万辆,较2013年同期增长27.6%,增长率超过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大 合资品牌增幅。

据长安汽车公告称,去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销量已突破百万辆,同比增长幅度超过20%,而长安逸动、长安CS75等主力销量支柱车型,更进入同级别车型中的第一阵营。

上述自主品牌的逆势增长,与背靠的雄厚集团资源不无关系。“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自主事业。”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这 样说道,而这背后,正是广汽集团推崇的“倾全集团的资源来支持自主品牌”的概念进一步明晰。2014年11月20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包括自主、日系和欧 美系“三足鼎立”的板块战略及全新电商战略组成的“3 e”战略。在这其中,自主汽车事业已成为重中之重。

同样,在长安汽车的大力支持下,长安自主品牌也在去年6月成功迈过1000万辆大关,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家自主品牌突破千万辆的企业。

相比之下,形单影只的民营自主汽车品牌在市场调整过程中则十分艰难。根据吉利汽车公告,去年前三季度销量仅为27.68万辆,与2013年同期的37.57万辆相比,下跌幅度高达26.3%。与此同时,奇瑞汽车也在近两年数度跌出了此前稳占的销量前十。

不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奇瑞与吉利出现的下滑是转型与变革过程中带来的“阵痛”。

从2013年起,奇瑞宣布“回归一个奇瑞”,从平台到车型,从组织架构到经销商网络,开启了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进入2014年,吉利也开启战略转型, 宣布启动品牌战略调整,吉利汽车未来只有一个“GEELY”品牌,取消帝豪、全球鹰和英伦3个子品牌,逐步完善产品谱系、营销战略和渠道布局。

幸运的是,并没有出现“13连跌”。去年10月,已连续下滑12个月的自主品牌转危为安,一举打破“13连降”的谶言。不过,尽管去年最后三个月自主汽车 品牌市场成功反弹,但仍未扭转全年市场份额的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757万辆,同比增长4.1%,但市场份额仅为 38.4%,同比下降2.1%。相比之下,德、日、美、韩、法系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16%、13%、9%和4%,除日系小幅微降外均有不同程 度上升。

不难看出,自主品牌“12连降”并没有想象的那般恐怖,而正相反,是自主品牌阵营内部调整的一个思维变化的艰难过程。而这也恰恰是合资汽车品牌价格不断下探,挤压自主品牌固有市场的过程中,自主品牌所必须面临的转变和选择。

“打破自主品牌连降魔咒要靠技术。”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看来,自主品牌的产品只有真正超越合资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历经市场低谷进行深度调整的自主品牌军团,或也正在思变过程中悄然迎来新生。

化蛹成蝶不易,逆水行舟更难!
 

注:1.车众网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2.图片车众网引用于互联网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