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中国豪车市场,看似平稳,实则杀机四伏。虽然第一阵营与第二阵营间的界限难以突破,但彼此间的位次与差距却仍是各企业为之奋斗的动力。当然,最终争夺的还是商业利益。
而当各路招式都或深或浅地尝试一番过后,挖个人、换把刀又成为不少企业新的武器。只不过,如今的市场,被挖角者未必是输家,抢人才者也不一定必胜。无论对谁而言,挑战与风险都不算小。
跳槽者的选择
眼下的豪车市场,正上演着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大戏。
再过一个多月,英菲尼迪将迎来武佳碧这位新全球运营副总裁的上任。鉴于武佳碧早在1994年便开始了其在宝马系的职业生涯,先后担任过宝马集团中国出口办公室总经理、宝马集团中国区主管、MINI品牌亚太与南非地区的负责人,可以说,这一次,英菲尼迪挖了宝马的“墙角”。
按照计划,武佳碧的任命将于9月1日生效。履新后,其将在位于香港的英菲尼迪总部办公,承担英菲尼迪在全球的销售、售后、车队销售、零售网络开发以及销售与产品培训等工作,并向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约翰•德•尼琛汇报。
不过,就在英菲尼迪宣告挖角成功后几天,其也不幸成为被挖角的对象。而事件的主人公,就是武佳碧的上司尼琛。
据通用汽车表示,尼琛将于8月1日出任旗下豪华品牌凯迪拉克总裁职务,全权负责包括销售、定价、经销网络发展、战略和营销产品规划,以及产品工程设计等在内的凯迪拉克全球各方面业务。
与此同时,雷克萨斯也迎来了新的副总经理朱江。虽然此次任命前朱江已离开了汽车圈,在亚马逊供职,但是2003年加入宝马、2008年担任宝马MINI品牌管理总监、2012年升任MINI中国品牌管理副总裁这样的经历始终是其身上最荣耀的光环。据了解,本月底上任的朱江将主要负责雷克萨斯中国产品企划及市场推广相关工作。
事实上,早在2012年,豪车企业间的挖角战役就已打响。那一年,原北京奔驰执行副总裁付强、原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柳燕先后加入沃尔沃,分别担任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及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
此后,豪车高管跳槽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宝马中国销售副总裁陆逸、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戴雷、华晨宝马销售副总裁段建军则于去年先后辞职,分别去往路虎中国任总裁、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任总经理以及北京奔驰销售服务公司任销售与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在奔驰效力12年的王燕则在今年3月被捷豹路虎中国招至麾下,成为公司执行副总裁;不久前宣布辞职的宝马中国市场副总裁朱力威虽暂未公布去向,但参照此前宝马离职高管很快被二线豪车企业“猎食”的先例,相信其并不愁“嫁”。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半中,至少有10位高管从德系三强跳槽到二线豪车。表面看来,眼下的豪车市场,颇有违反“人往高处走”常理之势。
“看似往下走,其实还是往上走。”曾在合资企业供职多年、后被某自主品牌企业挖角的高管王生(化名)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对于这些职业经理人来说,当自身做到一定程度之后,一线还是二线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一定那么重要,相反,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自身的发展空间可能更为重要,“不难看出,二线豪车品牌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正在加大”。
挖角者的心思
正如王生所言,二线豪车阵营的进攻势头此时正盛。
今年上半年,二线豪车阵营的销量增幅全部达到了30%之上。其中,增幅最慢的雷克萨斯增幅为31.2%,次之的沃尔沃为34.3%,捷豹路虎、凯迪拉克、讴歌分别为48.5%、71.7%和78.2%,英菲尼迪则高达130%。而德系三强的销量增幅则是:奔驰增长37.5%、宝马增长23.1%以及奥迪增长17.8%。
“当然我们需要承认,二者的基数是不一样的,这种增长的对比并不具有绝对的可比性。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一线豪车阵营已经稳定了,而二线阵营的各企业却正在高速向上的通道中。”王生表示,二线豪车品牌正在迎接属于他们的春天。
有数据显示,到2015年,国产豪车总产能将达到238万辆,国产车型也将达到25款。届时,中国豪车市场将是一个更为巨大的蛋糕,同时也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与充分的战场。因而,在市场为成为红海之前,谁都希望把握先机。或者,至少谁也不希望输在起跑线上。
以雷克萨斯为例,这是曾多年保持豪车品牌销量第四、一直剑指第一阵营的进攻者。不过在去年,其却将二线阵营头名的荣耀“让”给了捷豹路虎。从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雷克萨斯想在短期内追上德系三强已几乎没有任何希望,但守住现有位次恐怕也不是易事——排在身后的沃尔沃上半年共销售3.86万辆,仅比雷克萨斯少销售了700辆;销量达到3.38万辆的凯迪拉克,也不过比雷克萨斯少卖了5500辆而已。一不留神,雷克萨斯或有从二线阵营排头直接掉至排尾的危险。
与此同时,雷克萨斯身后小弟们无不在“挖人”、营销、国产等方面作出了大手笔部署,那么仍旧无动于衷,就意味着提前退出战局。而对于雷克萨斯来说,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便是从人上下手。
“对雷克萨斯这个‘老保守’来说,这已经是破天荒。”王生指出,丰田系统几乎没有外聘高管的先例,聘请朱江其实是雷克萨斯在华首次从其他豪车企业引进主管营销的高管,“别管是因为受到巨大市场的机会诱惑,还是受到这两年业绩下滑的刺激,反正眼下的情况就是即使连保守如雷克萨斯的企业也开始‘激进’了。”
不得不说,MINI时代的朱江是成功的,可以想见雷克萨斯对这个“外来者”寄予的期望有多大。只是,挖来的这笔“宝藏”到了雷克萨斯之后,价值到底几何,其实还是未知数。
一个德系、一个日系,体制、文化不一样;一个早已是实现国产、一个死守进口利润,战略方针有出入……太多的差异无不考验着朱江与雷克萨斯的这桩“婚姻”。
“企业雇佣明星级人物后,大家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一旦明星光环褪色或是公司业绩没有达到预期,公司内外的反应甚至可能更为强烈。”一位曾在猎头公司供职多年的员工告诉新金融记者,尽管看似占了便宜,但挖角者的风险有时甚至更大于被挖角者,“虽然是人才引入,但企业同样要经历人事变动和新政适应,同样也是站在十字路口上。而不同于被挖角企业,他们的期望更多、需求更大,心态也相对更不平和。”
输出者的应对
当然,那些被挖角企业的挑战,更是不在话下。
以宝马为例。如宝马中国方面向新金融记者发来的邮件中所言,于2004年加入宝马的朱力威,“在过去10年里,在业务发展、产品规划和品牌管理方面积累了深厚而丰富的经验,大力推动了BMW的品牌传播”。但即便深厚感情如此,即便晋升高级副总裁的传言已经传出,依旧没能阻挡住这位老宝马人离开的脚步。
而这已是近一年半以来宝马出走的第五个副总裁级别高管。
自2012年底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宣布退休开始,宝马在高管层面的人事变动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是在史登科退休后的一个月内,陆逸与戴雷这两个被视为宝马深度本土化象征符号的副总裁先后离开;接下来,则是段建军、朱江两位精通渠道建设及营销管理的两位实力战将的出走。
如果再算上宝马中国公关总监焦晓阳、HR总监高鹤洁、金融销售市场总监刘军以及宝马西区高级销售经理何阔、MINI经销商发展高级经理王媛、华晨宝马市场部高级经理刘旭等“中坚力量”的出走,用离职潮来形容宝马过去一年多来的经历,恐怕不足为过。
频繁的高管出走,无疑让外界替宝马捏了一把汗。
无论如何,从数据上来看,史登科时代的宝马是光鲜的。史登科于2004年空降至宝马,当时正是宝马全球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的时候,而那时宝马在中国的销量还仅是1.5万辆左右。到其卸任的2012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则达到了32.644万辆,一举将与奥迪的差距缩小至8万辆以内,并以40.4%的增速领先奥迪和奔驰。
那么,对于现任掌舵者安格来说,其显然被置于了高位接盘的状况中。除此之外,守江山之余的安格,还要肩负起乘胜追击赶超奥迪的重任。这种背景下,即使没有大规模的高层更迭,也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如今摆在安格和各个岗位继任者面前的问题是,在保持宝马强劲发展态势之前,先要处理好大规模人事变动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保证整个体系的顺利过渡。
“宝马公司虽然没有渠道整合之苦,但是巨大的人事变动却让宝马公司受到很大的打击。多名管理高层的出走肯定给该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好在,所有的不稳定因素都将在2014年彻底结束。管理层不稳定因素对于市场业绩的影响也将随着2014年的开始而逐渐消弭。”在汽车产业评论人张志勇看来,人员动荡一定会或多或少影响着企业前进的步伐,但这并非是成熟企业逾越不了的鸿沟。
据宝马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创下了新的销售纪录,共售出BMW和MINI品牌汽车22.50万辆,同比增长23.1%。不过,这到底是惯性增长使然,还是安格平稳掌控了宝马,其实并不能得出结论。
无论如何,经历了大换血的一线豪车企业们,仍需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那些愈发知己知彼的对手们。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