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当地时间11月20日,2013洛杉矶车展在美国洛杉矶会展中心揭开面纱,在这次车展上大众、宝马、本田等多家汽车制造商都拿出了重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其中福特带来的新蒙迪欧混动车引发观展者的好奇,原因是这辆车的内饰面料全部用可口可乐饮料瓶的“Plant Bottle”植物性可回收材料制成,甚至连内饰的绿色缝线也采用了植物纤维以实现接近百分百的内饰回收率。
据悉,“Plant Bottle”(植物环保瓶)是全球首款高达30%可再生植物原料,且100%可回收利用的PET塑料瓶。用于福特汽车内饰材料也是该款材料首次用于除包装以外的用途,这在传统汽车制造业中是一个先例,而这项技术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乐瓶”造汽车
在今年洛杉矶车展还未拉开序幕时,就有各路消息放出——福特已经在使用可口可乐的 “Plant Bottle”技术为汽车座椅生产环保纤维,并且福特推出了一款新蒙迪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原型车,其内饰面料全部用“Plant Bottle”技术制成。
2013洛杉矶车展上,这辆“可乐瓶造”福特新蒙迪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终于揭晓。这辆车在座椅靠背、弹性坐垫、座椅头枕、门板内嵌以及车顶内部等部位都使用了可口可乐“Plant Bottle”技术的植物性PET材料。
据了解,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目前汽车传统内饰所使用的PET材料多从石油中提炼。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紧缺、当下消费者对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重视,汽车内饰材料可回收性以及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友好程度也成为了汽车企业发展的重要考察目标,传统的PET产品虽然也可回收,但原料始终用的是石油,这也促使从植物中提炼PET材料提上研究议程。
可口可乐公司是“Plant Bottle”技术的首创者,从2009年开始使用植物性PET材料,这种材料由植物原料制取,利用生物基成分改进传统PET技术,比重最高可达30%。
福特宣称其是首个采用植物性PET材料的汽车制造商。福特新蒙迪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整车内饰使用的植物性PET是以甘蔗制糖过程中剩余的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
福特全球可持续商业战略总监约翰•维拉表示:“通过在混动车型里使用植物材料技术,利用可再生材料代替石油和化石燃料,福特和可口可乐公司都表现出了这一品牌潜力,来减小未来汽车对整体环境的影响。”
环保行动进入中国
根据企业官方数据显示,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售出了 180 亿瓶“Plant Bottle”包装的饮料,相当于节省了40万桶石油。
福特公司也表示,未来福特旗下车型将逐步使用“Plant Bottle”植物纤维材质,如果这款新植物材料使用范围可以覆盖全美的生产线,福特每年将节省下近6000桶的石油原料。
同时,在今年7月份,中美两国政府批准了可口可乐公司“Plant Bottle”技术与其中方合作伙伴在中国合作研究,中国方面表示“很高兴与可口可乐、福特公司分享这项技术”。
另据报道称,关注环保生产的企业不止这两家,在2012年,福特汽车与可口可乐、亨氏、耐克以及宝洁四家公司正式组建了“植物基PET技术合作团队”以进一步研发100%植物PET材料。亨氏已经在部分产品包装上应用了“Plant Bottle”技术,耐克、宝洁也在尝试这种环保生产技术。
据了解,可口可乐公司“Plant Bottle”包装产品在今年4月份正式在中国上市。可口可乐方面预计到2020年,中国所有PET饮料瓶都将采用植物环保瓶包装。福特方面也希望借助可口可乐公司在该领域的经验,将植物材料应用到汽车内饰中,提升汽车内饰环保质量,改善车内空气。
福特即将在汽车内饰上带来的环保变化也引发了关注该行动的消费者正反两面的评价。
“阴谋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外观更具现代感了,内饰材料也发生了多种变化,从普通的塑料到奢华的实木,再到运动范十足的碳纤维,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福特采用的植物材料内饰,也有望成为倡导环保、节能减排的消费需求。不仅在内饰上,福特公司也进行了包括1.0T、1.5T等小排量发动机的研发及搭载。
中国消费者对于外国企业关注环保的举措给予肯定并赞赏,并呼吁国内的汽车企业也要对节能减排引起重视。不过,也少部分人表达了以“食物”为原材料提炼植物PET的恐慌,甚至认为“和人类抢粮食的技术都不会发展得怎么样”。并称美国这些年大力在全球推广可口可乐“Plant Bottle”技术是一个战略错误或者说是一个陷阱。
据了解,可口可乐植物环保瓶正式被引入中国之前,面对原料来源地的限制,大规模推广植物环保瓶会让其感觉到明显的成本压力。此前巴西的甘蔗是生产可口可乐这款植物环保包装唯一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可口可乐、福特方面目前已经与中国合作研发了这项技术,这对中国未来提供原材料或许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使用茎秆、果皮或者树皮等其他自然材料,并进一步破解占植物环保瓶余下70%的植物密码。”可口可乐公司研究院士兼全球外部技术引进总监黄晓燕博士此前对外表示。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