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车众资讯 > 厂家动态 > > 正文

嘛哪?堵呢!

  • 时间:2013-09-27 10:02
  • 来源:3S新闻周刊
  • 作者:陈启临

有更多的车,就有更多的车堵在路上。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中国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虽然各地政府部门始终呼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缓解交通压力,或提倡绿色出行,但绝大部分交通隐患仍然以路面交通为主。

对此,现有的科学技术究竟能不能弥补管理上的不足,并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呢?

交通仿真——让交通规划更有保障

路面公共交通的行驶效率根本上依托于路面的设计规划,但在国内,许多城市的道路设计之初就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大都是在孤立的状态中完成路线的规划,不能从全局出发看到每一条道路对整个交通的影响,导致有部分路段修建完成后,与其他路段之间产生了很多矛盾,特别是给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带来了不小影响,造成拥堵和路面瘫痪。而交通仿真技术的应用或可给城市的交通改善带来前瞻性意义。

实际上,交通仿真技术就是利用交通规划模型对复杂交通情况进行模拟和分析。对于国内有着明显拥堵问题的城市来说,该技术的直接作用主要有三个方向:

  1. 第一是对现有的交通环境状况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各种交通问题和缺陷的症结所在;

  2. 第二是在路网建设的前期,通过仿真技术对各路段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探知;

  3. 第三则是对一些尚在理论阶段的交通计划方案进行可行性模拟分析,由于一些方案通常无法直接通过现实环境下直接操作,通过仿真技术设定车流量以后,可以得出最接近实际情况的评估结果。

举例来说,城市路面公共交通往往会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修建道路及桥梁、更改公交路线、设定新的班线、筹建或改建交通基础公共设施等。政、企有关部门在进行前期规划的时候,需要对各种各样的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如果方案实施后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造成了新的交通隐患,将会使城市交通遭受巨大损失,利用好交通仿真技术,为政企决策提供更有利的保障,是当务之急。

交通仿真技术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但在国内,能用好这项技术的城市还并不算多。美国知名交通规划和仿真技术提供商Caliper公司副总裁Andres Rabinowicz这样对比了中美城市之间对该技术应用的差异,他提到:交通仿真技术在美国应用十分广泛,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针对城市交通的建设设有立法,规定了一些交通方案必须要由经过仿真模拟技术的研究和论证才可继续推行,然而在中国却缺少了应用仿真技术的立法。Andres还提到,目前中国仅有少数大型城市在使用交通仿真技术,但其他中小型城市的规模已经达到了美国南部地区较大城市的规模,美国的这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却早已得到了交通仿真技术的惠泽,所以中国更多的城市也同样具有应用仿真技术的潜力。

GIS技术——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当规划阶段的城市公共交通方案,通过了仿真模拟技术得到验证、实施并投入运用后,后续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同样也非常重要,所以,GIS在交通领域应用特别是促进和诱导城市公共交通效率化运行意义重大。

Esri行业事业部副总经理曾智表示,国内城市交通对于GIS的应用是充满着刚性需求的,但基于国家交通行业管理机制设置的特点,政府相关部门对交通的管理并不垂直,因此技术从上到下进行推广需要克服一定的障碍。

总体来说,GIS技术已能够将交通行业分散的业务信息与空间信息进行无缝集成,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复杂逻辑运算和数据挖掘,为数据共享、线路规划、工程设计、设备管理、安全保障和指挥调度等提供了平台支撑。面对路面公共交通的各种尖锐问题,基于GIS的一些智能化子系统如今已经带来了不少帮助。

交通诱导系统便是其中之一的GIS应用。结合交通视频监控和交通诱导系统的GIS系统,能够基于地图实现交通流量的动态监控和交通事故的及时管理。目前,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停车诱导、实时查询各停车场的车位信息等功能,方便车辆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周边的停车位,从而缓解了因停车问题造成的公共路面拥堵。

GIS的另一项应用在于对红绿灯的智慧控制。红绿灯智能集群优化可以根据城市交通高峰期车流量的情况,进行智能的调度,结合GIS的技术则可以对智能优化进行辅助的决策分析,通过空间可视化方式综合比较各交叉路口的集中流量情况,结合模型实现智能的优化,缓解城市交通流量,降低繁忙路口的拥堵情况。曾智表示,国内对于智能红绿灯的应用还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相关的建设有待政府部门的主导与应用。

智能指挥调度和综合监控系统是GIS实施交通管理的基础功能,它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直观可视化应用。通过GIS指挥人员随时了解各类对象的位置变化,掌握交通管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进趋势,辅助进行决策管理。“但就目前车辆配置支持智能化调度与监测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曾智谈到,“很多公共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硬件的配备与支持还有待进一步推广,GIS技术也有待在其中发挥进一步的作用,最终实现车辆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与跨越。”

智慧公交——让公共出行更有效率

正是由于在交通仿真技术、GIS技术的推动下,我们得以看到更加聪明的公共交通模式,这时候占据绝大部分路面公共出行市场的公交汽车成为了主导,既然都在谈公交汽车的智慧化,那么它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如何定义“智能公交”是我们解决问题前首先要给自己提出的问题。四维图新TSP大数据部总经理包伯俞认为,智能公交与传统公交的不同之处在于三点:

  1. 一是公交车的运行状况是公开透明的;

  2. 二是可以跟其他相关服务实现无缝的信息互通,比如获得车站周边的商贸活动、打折信息、航班查询、公交换乘等;

  3. 三是与交通道路信号实现有条件联动,能真正实现公交先行。

但包伯俞提到:国内的智慧公交先行者们十分有限,还有很多城市尚未实现公交车GPS监控定位服务的全覆盖。准确地掌握所有公交车的当前位置是实时公交或智能公交的先提条件。

另一方面,来自移动互联网的一些企业纷纷涉足智慧的公交,挖掘其中的市场。

比如,当公交车上人很多的时候,往往看不到或听不清到站信息,目前某些移动产品利用导航定位功能提高到站提醒的体验,让人们觉得这是一个很贴心的功能。此外,可以基于新浪微博平台推出互动功能,围绕社交化推动人们的公交出行生活,以及站点周边的优惠推送等功能,强化出行过程的体验。

在实时公交技术方面,问题和机会并存,由于基础设施和数据处理尚不完善,现在很难给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但是交通委已经把实时公交列入实施计划,实时交通未来几年内一定会取得突破性地进展,实时公交数据也有望成为开放的基础服务。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