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称北汽将重组江苏镇江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镇江汽车公司)的事宜已基本敲定,今后镇江汽车公司将作为北汽的华东基地,生产北汽自主研发的商用车。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近3年时间以来北汽在除北京地区之外扩张的第四个生产基地。
为了实现2015年进入国内汽车集团第一阵营的目标,北汽近两年在自主品牌发展和集团整体上市方面不断加快脚步,希望借助自主品牌“反哺”,实现企业整体发展的“弯道超车”。但有业内人士提醒,北汽不断扩张生产基地的举动,很可能会为其自主品牌的前期发展带来新的隐患。
四面布局
如果重组镇江汽车公司成功,这将成为近3年时间以来北汽在除北京地区之外扩张而来的第四个生产基地。
根据相关消息称,江苏镇江市政府领导近日到访北汽,就后者在镇江建立华东生产基地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协商,并希望基地落实项目能够尽快签约,根据规划,镇江基地成立后将为北汽每年至少提供30万辆的产能,并用于生产北汽自主品牌商用车。
“目前公司内部还没有关于北汽的华东基地项目会最终落户在江苏镇江的信息发布。”对于上述消息,北汽集团公关部胡恩平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但有接近北汽的消息人士表示,其实北汽与江苏镇江政府自去年起就开始接触,但双方进一步合作洽谈还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镇江汽车公司的整车生产资质尚未收回。
据悉,镇江汽车公司的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镇江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镇汽厂),该厂后来在2002年被浙江精功集团收购并成立了精功镇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功汽车)。此后,由于长期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镇汽厂的全部资产又被以20万元价格出售给江苏天洋集团,并改名为现在的镇江汽车公司。但天洋集团此后发现,原属于镇汽厂的商用车生产资质已被精功汽车悄然转移至自己名下。2011年,天洋集团以违法变更生产目录企业名称为由,将精功汽车告上法庭,截至目前,该案的二审判决还未有结果。
“尽管重组镇江汽车公司仍存在不小障碍,但北汽方面并不会因此减慢对华东基地的布局,其实除了江苏镇江外,北汽与其他一些华东地区的企业也有联系。”据北汽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北汽自主品牌发展在国内整车制造集团中起步最晚,因此近两年其在产业布局上正不断“快马加鞭”,以求达到上层领导对其提出的“企业规模”要求。
实际上,如果重组镇江汽车公司成功,这将成为近3年时间以来北汽在除北京地区之外扩张而来的第四个生产基地——专门生产小型车和微型车的湖南株洲基地已于2010年底投产、专门生产微型客车的重庆银翔基地已于2012年投产,而其位于广州增城的华南基地也将于今年年底建成。
北汽诉求
北汽加快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将对其实现“十二五”规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的确,由于这些年在自主品牌发展上进展缓慢,这使得北汽在企业整体发展上也颇受影响。
据悉,北汽早在2003年就有整体上市的想法,但由于负债沉重,整体上市申请在审批环节就面临被卡下来的危险,因此上市计划后来一度停滞。2006年,徐和谊就任北汽董事长,随后,徐和谊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北汽集团的整体上市,但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又打了北汽一个措手不及。
到了2009年,北汽再次提出要尽快实现整体上市,但自主品牌发展境况不佳的问题,再次拖了北汽的后腿。据了解,彼时北汽的自主品牌还未建立,而当时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销量已达9万辆。有证券分析人士称,在国家不断加大对自主品牌扶持力度的背景下,自主品牌资产是影响企业上市前期和后期融资规模的重要因素,如果在自主品牌表现乏力的情况下仓促上市,必定会对上市前景造成影响。随后,综合考虑下,北汽的整体上市计划又一次被延迟。
终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北汽在自主品牌问题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12月,北汽收购了萨博汽车的相关技术平台,并计划以此推出中高端自主品牌车型。2012年3月,北汽首款自主车型E系列宣告入市,而在今年5月,利用萨博技术打造的绅宝品牌D系列车型也正式上市。依靠在自主品牌车型上的重新起跑,北汽也开始迅速布局其在自主品牌方面的产业规模,并力求在全国主要地区建立自主品牌基地。
据记者了解,随着一系列自主品牌生产基地的落成投产或者布局,北汽集团计划最快能在今年年底实现在H股上市。同时,按照北汽集团此前规划,其到2015年产销量预计要达到350万~4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就要达到50万~70万辆规模,而2012年北汽自主品牌销量仅为6.6万辆。据上述北汽内部人士表示,为了尽可能缩小与其他整车集团的差距,北汽必须加快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并尽快落实国内生产基地的布局,这将对北汽实现“十二五”规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扩张隐患
快速扩张的举动让外界看到了北汽发展自主品牌的决心,但这一举动也为北汽带来了巨大风险。
不过,在当前自主品牌发展形势不断严峻的情形下,北汽的扩张速度也被外界认为有些激进。西南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峰就认为,北汽庞大的生产基地储备显然与其刚刚启动的自主品牌发展规模不符,“这种情况很可能会给北汽自主的前期成本投入带来巨大包袱,如果这个包袱‘消化不好’,反而会对北汽自主的发展带来更大障碍”。
实际上,北汽快速扩张背后的隐忧是有迹可循的。
2009年,作为国内一线自主品牌车企的奇瑞汽车正式提出多品牌发展战略。但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奇瑞开始意识到多品牌战略的弊端:不仅产品策略没有取得预期市场表现,反而由于经销网络的扩张、生产基地的加速布局等,大幅增加了公司的营销和管理成本,影响品牌及企业向前发展。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奇瑞自2011年开始不断缩减品牌事业部以及产品线,并于今年正式提出“回归一个奇瑞”的战略。除此之外,诸如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近两年也在为此前的快速扩张之举调整战略,并提出企业回到原点。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以及未来,影响自主品牌获得较大、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有核心技术的掌握、自主研发的能力以及产业人才的保留等,也包括品牌树立的成功性、独特且适合自己的产品定位以及一个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很多自主品牌车企缺乏的就是长远而合理的发展规划。此外,外资品牌车型以及价格的逐渐下探,正在对自主品牌后续发展造成着持续影响。
“我们当然也明白快速扩张背后存在的风险,所以我们也会在自主品牌的具体工作中反复斟酌,并征求上级领导和投资人的意见,以规避企业扩张时出现更多的成本风险。”上述北汽内部人士称。
在发展自主品牌的问题上,此前一直落后的北汽,如今希望能“一鸣惊人”。当然,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