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6月3日独家报道了广汽工业集团将被撤销,且相关职能将与广汽集团(601238.SH)合并的消息之后,广汽集团终于在日前确定了管理架构变化后的一次人事大调整。
日前,来自广汽集团的消息称,广汽集团对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了变革,并对集团高管以及旗下合资企业部分高管进行了适应性调整。而在此轮高管盘整中,几乎牵涉到广汽集团旗下所有合资业务板块,至少15名高管职位产生变动。同时,广汽集团在经营层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增设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执委会”),执委会成员由集团经理层和重要投资企业主要负责人组成。
实际上,这也是广汽集团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事变革,而且这次变革的背景与广汽集团目前差强人意的业绩表现密不可分。此外,据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在这一轮高层人事大调整之后,广汽集团接下来的人事变革,将牵涉广汽集团一批中层管理干部的任命。
不过,在这轮变革完成之后,以董事长张房有为首的“新广汽”管控布局,能否使广汽集团实现“凤凰涅槃”依旧是一个问号。
人事盘整
广汽集团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人事任命调整,涉及高管多达十几名。
根据广汽集团于6月3日晚间发布的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免去袁仲荣常务副总经理职务,同时免去黄向东、吴松、刘伟、区永坚及陈茂善副总经理职务,另外同时聘任冯兴亚任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守杰、张青松任副总经理。此轮调整之后,广汽集团的高管架构为:董事长张房有、总经理曾庆洪、常务副总经理冯兴亚、董事会秘书卢飒,副总经理:付守杰、张青松、李少、蒋平、姚一鸣,财务负责人王丹。
而根据广汽集团其后公布的旗下各业务单元高管人事变动名单,更是具体梳理了包含郁俊升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升任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王秋景调任广汽菲亚特执行副总经理、刘伟调任广汽三菱执行副总经理等在内的15名高管新任命。
在集团及旗下合资企业高管变阵的同时,广汽集团还新成立了以曾庆洪为首,包含袁仲荣、付守杰、卢飒、冯兴亚等18位集团高管在内的执行委员会,并在执行委员会下分设采购与物流专业委员会、制造与质量专业委员会、营销与服务专业委员会、金融与资本专业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同时,广汽集团总部增设了研究部、国际业务部、技术与信息化部、资产管理部和培训中心(分支机构)。
对于新成立的执委会,广汽方面的解释是:“要强化集团对经营计划及各专业板块业务的执行与协调职能。”而对于集团新增设的部门,广汽方面则强调是:“在职能定位和部门的设置上,体现和强化了集团总部在战略规划、投资管理、资本运营、风险管控、人才管理及服务协调等方面的核心职能,进一步提高总部的管理水平和执行力。”
“此次高管编制重新设定,主要是为了适应广汽集团内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调整。”6月4日,广汽集团董秘卢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目的是配合广汽集团自身产业升级、业务扩张的需要,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合资优化
加强合资管理以及提升合资效率,是广汽人事变局的目的之一。
实际上,对于具体的业务单元高管的调配,尤其是对于业界讨论较多的“王秋景接替蒋平掌管广汽菲亚特、刘伟接替付守杰执掌广汽三菱”的人事变阵,也体现了在新的市场环境及竞争态势下,广汽集团对于旗下合资企业管理架构的重新思考。
“今年57岁的蒋平,已经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调回集团也有这一层考虑。同时,蒋空降至广汽菲亚特合资项目已有一届,菲亚特方面也已经完成了轮换,蒋此时的调整也显得合情合理。”上述广汽内部人士表示。而接任者原广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王秋景,此前曾有过南汽集团副总经理的任职经历,对于南汽与菲亚特的合资历史有着较深的认识,让王接管广汽菲亚特中方负责人并不意外。
而据记者了解,此前在广汽集团内部,副总经理刘伟还兼任广汽集团投资部部长。在过去的几年中,以刘伟为首的广汽集团投资部团队主刀完成了“收购广汽长丰(2009年5月,广汽重组长丰汽车)、收购吉奥汽车”等对外兼并重组项目。“并购广汽长丰、集团A股整体上市进而实现与三菱的对等合资是一个一系列渐进的计划,这个过程中,刘伟及其团队功不可没。”上述广汽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在付守杰回调广汽集团委以重任之后,让刘伟接掌广汽三菱也是一种更为务实的安排。
除此之外,冯兴亚调离广汽丰田,接替袁仲荣出任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也体现了广汽集团“合资反哺集团”的思路。在过去的5年中,冯兴亚把广汽丰田打理得“有声有色”——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4月份,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37.3%,1~4月份,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8.3%,成为自去年9月份日系车企在华出现销量危机之后,日系品牌销量回升最快的企业之一。
权聚“执委会”
广汽集团对于旗下单个合资企业的决策权进行了“下放”,而通过执委会的成立,又对归属集团的采购、制造等业务板块进行了“集权”。
纵观此轮高管变阵,可以看出以冯兴亚为代表的广汽“60后”高管们开始走向台前,成为广汽集团当下最核心业务的骨干。接下来,“少壮派 实战派”的高管组合将主导广汽集团旗下合资业务单元,这也符合广汽集团对于此轮人事变革“使员工干部队伍更具活力、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的期望。
当然,在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全面让位,不再兼任旗下合资企业一把手,将合资板块决策权“下放”的同时,广汽集团则选择以一种更为“国际化”的模式对下属业务板块进行集权管控。
根据广汽集团公布的信息,其由曾庆洪、袁仲荣、付守杰、卢飒、冯兴亚、张青松、李少、黄向东、王丹、吴松、蒋平、姚一鸣、刘伟、区永坚、陈茂善、郁俊、李晖、王秋景等18位高管组成的执委会,将进一步“强化集团对经营计划及各专业板块业务的执行与协调职能”。
“实际上,目前大众汽车、通用汽车、标致雪铁龙集团等跨国车企均采用了执委会的管理架构。”据接近广汽集团的分析人士表示,作为一种国际化的管理思路,执委会作为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将对集团重大决策进行集中表决,有利于降低决策风险。同时,通过执委会下属分支机构(例如广汽集团此次新设立的采购与物流、制造与质量、营销与服务、金融与资本等专业委员会)对具体的业务单元进行管控,将使得集团内部“责、权”更加清晰。
从表面上看,广汽集团通过此轮高管变阵,对于旗下单个合资企业的决策权进行了“下放”,但实际上,通过执委会的成立,广汽集团则对归属集团的采购、制造、营销、金融资本等几大业务板块进行了“集权”管理。
“具体而言,今后在广汽集团内部管理架构中,如曾庆洪、付守杰、袁仲荣、冯兴亚等大多数执委会成员并不担任与采购、制造、营销、金融等业务单元相关的具体职务,但需要对这些分管业务单元负责,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将在执委会中替代下属企业讨论执行。”上述分析人士认为,这也符合广汽集团在“规模迅速扩大、多元化和跨地域发展,子公司数量越来越多”的新形势下,对子公司的监管诉求。
业绩推手
业内普遍认为,近几年广汽集团不断下滑的业绩表现,是引发此次变局的最根本原因。而广汽集团能否借此走上“快车道”,还将考验“新领导班子”的运作能力。
而事实上,广汽近期一系列的组织机构调整以及高管人事变阵动作,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变广汽集团当下的业绩困局。
据广汽集团此前发布的2012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广汽集团净利润下滑约73.46%,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下降约73.91%。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26.3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0.01亿元。
“最近两年,广汽集团虽然不断实施兼并重组和对外扩张,但刚成立的广汽菲亚特和广汽三菱仍处在起步阶段,即便是广汽集团已重点培育了10年的自主品牌,也依旧表现不佳,这些业务板块对于广汽集团贡献度依然十分有限。”汽车业知名评论员钟师认为。
同时,自2012年9月份起,由于受中日钓鱼岛争端风波的影响,旗下主力日系合资企业业绩均出现了下滑(2012年,广汽集团两大支柱合资企业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销量均出现超过10%的大幅下滑),由此也导致广汽集团整体业绩不佳。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广汽集团整体销量较2011年的74万辆下滑了2.8万辆,而其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下滑了73.5%,仅为11.3亿元。
而根据广汽集团此前确定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广汽集团汽车产能将达到300万辆,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并进入国内汽车业第一阵营。而2012年,广汽集团整体销量仅为71.22万辆。要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内完成近200万辆的增量,广汽集团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今年以来,随着广汽集团合资日系车型销量持续复苏,自主品牌车型的品质及口碑亦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广汽集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通过此次调整后,广汽集团将能够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做实细分市场,持续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而事实上,就在此轮组织机构及高管任命调整之前,张房有在公开表态中就暗示,“2013年将是广汽集团重塑辉煌的开始”。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广汽集团的业绩正在实现改观,今年1~4月份,广汽集团整体销量为27万辆,同比增长19%。在此轮组织机构调整及高管变阵之后,向来以“稳健”著称的广汽集团能否迅速走上“快车道”,将依旧考验广汽集团及其合资企业“新领导班子”的运作能力。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