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车众金融 > 银行政策 > > 正文

互联网金融助力重建大金融

  • 时间:2014-10-27 18:25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作者:赵婧 李唐宁 韦夏怡

达沃斯代表热议金融业结构性难题,“财金分开”是首要任务

规模大、效率低、依赖度高的金融发展模式弊病频现、饱受非议,恐难以为继,中国金融业面临的结构性难题成为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诸多与会人员的焦点话题。在金融业内人士看来,金融业的重塑首先要做到“财金分家”,重点在于银行体系的战略转型,而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或助力整个金融体系的重建。

厘清边界 金融业重塑需“财金分开”

谈到金融业的重塑和改革,多位达沃斯与会人士认为首先需要厘清金融业的边界。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特聘杰出研究员刘明康特别强调“财金分开”,即“财政和金融一定要分开”。

谈到目前金融体系的现状,不少达沃斯与会人士认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杠杆和风险在逐渐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而财政和金融分开是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由路径。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称:“企业负债率、地方政府融资负债率以及中央政府的赤字和负债,虽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但确实都在上升。这显示整个金融体系需要再平衡、再改革。”

专家认为,近年来地方政府负债成为无法忽视的话题,这一问题的产生和加剧就是财政和金融边界含混的表现。刘明康认为通过财政和金融分家可有效化解债务带来的金融风险。刘明康认为,地方政府的负债应该由自己去负责任,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收支平衡,根据资金用途、现金流量来衡量和把握,然后面向市场去发债。“地方政府平台的债务大部分还是来自银行,如果规模不断往上积累,那就是很大的风险。”刘明康说,“所以预算法修改要求地方负债阳光化,有了一个透明度的要求,有了监督机制,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也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风险相伴相生,地方财政问题给金融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子银行的主要资金去向就是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而房地产企业相当部分的资金事实上还是流到了地方政府。把地方政府包括负有担保责任和部分偿还责任的债务都算上,全部地方政府性债务达18万亿,规模很大。”张懿宸说:“18万亿的债务,平均而言,每两年要做一次再融资,这对整个银行系统的压力确实是非常大。”在他看来,如果我们建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高效的债券市场,那么同样规模的债务,每一年事实上进行再融资的规模会下降很多,整个金融系统的负担会下降很多。

关于通过建立成熟的债券市场来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系统带来的压力,以便让财政金融分家,朱宁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债券市场的发展是一石多鸟,是资本市场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式。”朱宁称:“首先债券市场发展要求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主体更多地披露其财务信息,披露财务稳定性。第二,债券合约里保护投资者的条款会帮助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得以提升。第三,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通过高收益债、帮助地方政府通过市政债直接融资,直接和投资者见面,对风险给予准确的定价。

回归本质 银行业须服务实体经济

整个金融体系重塑过程中,银行体系的战略转型更是迫在眉睫。“金融行业一直作为高端服务业为实体经济服务,或者说应该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但在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两者被放在相对比较对立的位置,金融行业不但没有服务实体经济,而是利用实体经济获得了很高的收入。”朱宁指出。

“银行的战略转型,首先应该聚焦于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这是创新的来源、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来源。”刘明康强调。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江苏调研时也强调,要加快政策落实,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指导意见》指出,进一步丰富银行业融资渠道,加强银行同业批发性融资管理,提高银行融资多元化程度和资金来源稳定性。

在有效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过程中,加快完成利率市场化则是重要的一环。“国务院出台了很多政策推动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但是我个人猜测,即使我们允许民间资本办银行,如果在目前的这种利率体系下,民营银行也未必愿意把钱贷给小微企业。应该在建立存款保险体制的基础上,加快整个小额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进程,这是我们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朱宁指出。

此外,刘明康还指出,巨大的进出口贸易量也促使贸易的融资和结算亟待改善;另外,尽管我国是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国度,可是项目融资做的不多,怎么样使银行和项目发起人、项目法人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分工合作,用世界上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做好项目融资,这也是值得思考的转型方向。

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刘明康指出公司治理和公司文化培育也是亟待“补缺”的。“(银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而是为客户的利益服务,这个不容易,但一定要转过来。”

改革创新 互联网金融助力重建大金融

参会企业家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保险业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很大,或许将为整个金融系统的重塑发挥巨大作用,促进建立一个可持续、稳健的金融系统。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也被业内认为是促进金融业态改变的要素之一,相应监管也应有所创新。“中国历史上形成的整个金融系统事实上比较落后,但我们有可能有一个机会——用互联网来超越,我们在互联网金融上甚至走在美国前面。”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表示:“比如在电商领域,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美国电商只能是一个餐后甜品,不是主菜,在中国电商很可能发展成主菜。’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也可能具备这个潜力。”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层态度也在夏季达沃斯会议上充分释放出来。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也需与时俱进,对互联网监管的原则是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并举,要立足于监管理念的转变、监管制度的完善和监管方法的创新。

“监管以风险为本”,阎庆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置于“金融领域改革和创新”的大格局中统筹考量。互联网金融从酝酿开始,就是对普通客户服务的,是民主化、低门槛的,因此要转变监管理念,开“正路”来引导和规范,使其阳光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对此,刘明康认为,相应的监管可以有,但是要区别对待:“这个业态的发展,就跟比赛一样,目前是个热身运动。但是热身以后就应该先有比赛规则,然后再进行比赛,而不是边比赛边产生规则,或者比赛以后再产生规则,那整个赛场就乱了。所以现在是到了应该想一想怎么样有区别地引导业态发展,和有区别地制订相关监管规则的时候。”

此外,多位与会人员认为金融业中保险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保险业的前景非常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精心培育下一代和孝顺老人完全走到了一个市场化的阶段。从这个方面讲,保险市场是非常灿烂的。”刘明康表示,人口结构的变化呼唤保险行业体制机制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张懿宸也认为,保险业的发展对金融体系重构至关重要。一方面发展保险公司以及养老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本。另一方面,从养老基金的投资标的看,希望未来有一些长期的投资选择,包括一些基础设施的项目投资。

事实上,随着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出台,保险行业正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2020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同时,在公共服务领域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养老、医疗保险经办服务。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