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车众学院 > 高端访谈 > > 正文

严刚解读江淮之“变”

  • 时间:2014-09-05 08:56
  • 来源:汽车产经网
  • 作者:李登峰

自从左延安全身而退之后,激进的变革实际上已经成为江淮近几年的新标签。严刚深知,变革力度越大、速度越快,“阵痛”往往就越激烈。但是,在江淮不同岗位的历练已经让他足够有底气来面对这把变革双刃剑。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 严刚

初次见到严刚,已是近晚上10点。这位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仍然在忙着手头的工作。据悉,自去年8月担任江淮营销公司总经理以来,51岁的严刚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位离开办公室。“人是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的,还处在耕耘阶段里,双休都是不存在的。”

从巢湖沿岸的汽车配件厂,到如今集商用车、及动力总成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厂,成立50年,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跨越,成为当前自主品牌中拥有最完整产品线的综合型企业。作为一名老,严刚无疑是发展史最重要的见证者之一。

2013年,销售51.43万辆,产品涵盖、商用车两大类别的轿车、SUVMPV,卡客车系列等几乎所有车型,在整个中国行业排名第10。尽管如此,对于严刚而言,50年的发展成绩并不能成为止步的资本。在他看来,这家老牌国有自主企业仍处于“艰苦的创业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深陷质疑危机

翻开半个世纪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从配件工厂起步,再到建立商用车优势,然后进军,获得轿车生产资质,步步为营,步调稳健。然而,近几年,这家以稳健著称的地方车企却频频陷入质疑风波。

2013年央视315晚会,同悦轿车首次被曝出“锈蚀门”事件,引起市场轩然大波。尽管历来315晚会播什么以及如何播是一个谁都知道但谁都无法讲清楚的问题,但“锈蚀门”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刚步入轿车市场的受到了普遍的质疑。时年49岁的以一种特殊方式聚焦到公众面前。

一年后,合肥总部的办公室里,在接受产经网的专访时,严刚仍然把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放在了“2013年大事记”第一的位置。“第一件事就是315,它让人感觉到一心对顾客才是正道。”严刚有些感慨,他坦言,这场危机的负面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除。事实上,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3年8月,严刚从技术中心再次回到营销岗位,担任新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公司总经理。

 

在此之前,严刚已经先后三次干过营销工作,第四次上岗让这位刚迈入知天命年纪的老人感觉有些复杂。“按照公司的要求,再回营销,是我第四次回到营销的岗位。在我个人层面来说,作了三次营销,事不过三,第四次营销感觉有些多。” 由于“锈蚀门”事件负面影响尚未消除,销量不佳,需要严刚在营销方面的能力来提振信心。另一方面,这次人事变动,实际上反映的是版块,特别是轿车市场进行调整的尝试。

2013年,轿车产量为116782辆,同比减少14.92%;轿车销量为115387辆,同比下滑16.55%。与前几年年均近75%的增长幅度相比,市场的形式日益严峻。对此,严刚坦言:“上,与我们预期有差距,这是事实。”2014年上半年,除了车型实现较快增长,轿车版块销量下降幅度超过五成。

与此同时,在成立50周年之际,一系列不期而至的风波则将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5月12日,央视再次“点名”存在国四车辆造假现象,将国三排放标准的车辆在国四市场销售。这是近年来,在商用车版块遭遇的首次舆论危机。

紧接着5月27日,一则“七大车系停产”的新闻突然席卷网络。新闻中称,旗下共有的七大车系全部或部分停产,包括宾悦和悦 A13 RS、和悦RS和瑞鹰的全部车型,以及瑞风瑞风S5以及的部分车型,停产之后不会再接受任何形式的订单,只针对目前现有的库存继续销售。消息一出,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尽管这只是一次车型的升级换代以及更改配置带来的信息更新有误,但质疑却并未结束。随后有媒体报道,品牌车型因发动机电子油门延迟、异响、前后桥及悬挂系统减震器异响等被消费者投诉多次。由此,从“锈蚀门事件“、国四造假风波再到停产传闻,一面是舆论的质疑,一面是版块的大幅下跌,50年来顺风顺水的,似乎正遭受着一场不小的品牌危机。

变革阵痛

自2007年11月推出首款轿车“”,开始进军市场后,为了迅速扩大规模,一鼓作气连续推出了悦悦等多款轿车产品。与此同时,轿车的产能扩张也同步展开。基地投入使用两年后,2011年,又投资21.9亿元,启动年产24万辆的第二基地建设。

规模的快速扩张,是因为在2009年和2010年经历了井喷式发展。彼时,销量分别以13万辆和超20万辆的成绩,同比分别增长超过110%和62%。而在严刚看来,作为新军的,因为经验的欠缺,这种快速的扩张往往容易导致产品生产及管理上产生问题。

而从2011年开始,随着中国市场增长开始放缓,轿车的销量也随即出现下滑趋势,并一直延续至今。“2008年进入体系,一路走过来,我们值得总结的教训比经验多,主要的教训我个人认为第一点,轿车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在没有经验的背景下,我们可能急于求成了。”严刚坦言,太想成功,往往磨难更多。

在严刚看来,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的变革才能获得生存。事实上,自从左延安全身而退之后,激进的变革实际上已经成为近几年的新标签。早在去年,就曾三次调整营销体系,拆分营销公司、梳理两大品牌体系、弱化大区管理体制、下放近70名部长、营销聚焦等,这一系列变革举措背后的推手,正是2013年8月上任营销公司总经理的严刚。

“就我的认识而言,在上面,最值得反思的就是对市场化以及市场经济缺少了学习,我们还停留在商业的概念上,这是我们最大的反思。”就存在的问题,严刚颇为清醒。“我们现在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对市场化认识不够,对顾客的服务与诉求在我们的工作流程中体现得不够,标准化不够。特别是像产业,这样一个冲锋陷阵的行业,只有市场化,只有彻底的开放,彻底的改革,才有前途,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严刚上任至今,打散星锐三个营销公司的壁垒,组建一个新的营销公司,这可以看作是严刚最主要的变革动作,也是创立以来第三次重大调整。“实际上就这么多资源,分了四个公司,把有限的力量稀释了,不能聚焦,不能‘燃烧’起来。”严刚告诉产经网,去年的资质改革,其实就是营销组合的一条主线,目的就是要将营销更加市场化。新的组织架构搭建成型后,严刚还进一步更改了薪酬激励机制。

显然,营销公司的拆分、两大品牌体系的梳理、大区管理体制的弱化改革以及营销的聚焦,一系列变革动作,必然引发组织架构的大调,势必引发人事变动与管理动荡。伴随着激进的变革,业绩起伏的背后也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在当前自主品牌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的环境下,销量的下降、产品问题的频出以及品牌危机的出现,事实上,正是近几年来变革必须承受的阵痛。

自主品牌不像合资公司,有现成的产品,可以移植外资的销售体系、管理经验,这些年实际上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一位长期观察自主品牌的分析人士认为,能够调动的资源是有限的。品牌整合和销售公司合并,目的是把有限的资源聚焦。“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果没有快速见效,后期的压力会比较大。”

事实上,严刚深知,变革力度越大、速度越快,“阵痛”往往就越激烈。但是,在不同岗位的历练已经让他足够有底气来面对这把变革双刃剑。“上面,现在的迂回只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和踏板,无需怀疑。这个大产业,我们要智取,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光明的时候,要看到挑战。你给我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一定会成功。”

上市谋局

而另一方面,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而言,需要改变的不应仅仅是组织架构、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方向,即:要往哪里去。此前,因为在商用车版块上业绩的波动,以及版块表现的不佳,业界一度质疑转战前景,会对其商用车优势产生消极影响。

“就当前行业而言,如果不做,企业做不大。因为商用车这是生产资料,而是生活必须品。只有把做出来了,企业才有规模。”面对这一质疑,严刚显得很淡然,他表示,把规模做大,让所有用户因为这款车而有好感,是的事业。“所以,一定要做。”显然,在产品战略往哪里走的争论中,严刚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

做大做强商用车,做精做优,这是在商乘版块关系上的战略定位。事实上,除开商乘版块的产品战略,明确整体发展的大方向,或许更是现任掌舵者们极为重要的课题。在这其中,整体上市步伐的加快与落实被看做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2014年7月9日,停牌3个月之久的宣布了重组消息,拟通过向江汽集团(即的第一大股东)全体股东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江汽集团。重组后,最快将于年底实现江汽集团相关业务的整体上市。

此前,为了整体上市,集团已经进行相应改组,成立了江汽控股公司,随后安徽省国资委将集团70.37%股份无偿划归至江汽控股。有分析指,整体上市,实际上是江汽集团通过借壳上市。不过根据公告,此次完成整体上市之后,实际控制人依旧为安徽省国资委,并未构成借壳上市。

同时,在的公告中,江汽控股无偿获得70.37%股权的同时也间接持有江汽集团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安凯客车20.73%的股份。整体上市方案最终披露后,意味着安凯成为控股的一家子公司,并非此前盛传的“、安凯客车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和安凯客车均在复牌首日,股价大涨10%。其中,于7月14日一度涨停。

从今年4月宣布股票停牌。到开始筹备整体上市,从去年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以优化内部股权结构,到安徽省国资委将其持有江汽集团70.37%的股权无偿划转至安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上市的步伐一直在提速。这被视为是进行市场改革的最新动作。

按照重组预案,以董事长安进为首的管理层控制的实勤投资将直接持有公司股份达1.92%。这被看作江汽集团整体上市方案的亮点之一,也是安徽国资国企改革的新鲜尝试。有分析指出,管理层,事实上将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捆绑,有利于维护小股东的利益。同时,集团整体上市在治理层面能够简化股东层次、改善治理结构;在经营层面则能够整合集团资源、发挥协同效应。

来自产业的观察人士告诉产经网:“上市公司将集整车生产及零部件业务于一体,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江汽集团产业链,进一步做强、做大主业,为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此前,已经完成了对自身“十二五”战略的中期调整,到2015年的目标下调为70万辆,2017年冲击100万辆目标。相比原先制定的到2015年整车销量达到130万辆;“十二五”末挑战整车销售160万辆的目标,数字上减少近一半。与此同时,在现有的产品调整上,取消轿车品牌名称,把发展的重心进一步聚焦到轻卡、三大核心业务上。这体现了决策团队对前期失误的反思与纠正。

整体上市后,以纯电动车IEV为代表的新能源版块也将成为投入的重点。显然,这是在经历盲目扩张导致资源分散的尴尬局面后,愿意看到的改变。随着整体上市的加速落实,它已向业界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地方企业,它拥有更大的抱负。

经历阵痛与调整后,整体上市的推进,是否会成为市场破局的助推器?用严刚的话来回答:“给我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一定会成功。”

2整体上市谋破局 严刚解读江淮之“变”

附:严刚总访谈实录(有节选编辑)

汽车产经网:首先请您总结,您觉得江淮汽车最重要的几件大事。

严刚:第一个是“315”,让江淮人感觉到一心对顾客才是正道。第二个,S5作为的第二代乘用车,在“315”的背景下,隔了4天我们就上市了,皇天不负苦心人,市场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好的机会。第三件事情是中国营销公司的组织变革,机制的优化,我认为这是在2013年在方面主要的成长。

产经网:您刚才说到营销的变革,我记得2013年8月把轿车和多功能车业务整合到一起,成立公司。由您担任销售公司的总经理。事实上,您之前一直在技术中心工作,从技术部门到营销部门,您觉得两者有什么区别?

严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事不过三,去年按照公司的要求,再回营销,是我第四次回到营销的岗位。当然,作为国有企业,按照组织的要求,这是最高的原则。在我个人层面来说,作了三次营销,事不过三,第四次营销感觉有些多。

产经网:您前面已经做了三次,经验很足,现在继续做应该算得上得心应手了。

严刚:那谈不上,行业也好,环境也好,都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从这个意义上讲,营销和技术一样,离开创新就意味着死亡。所以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只能作为自戒,不能作为资本。2008年进入体系,一路走过来,我们值得总结的教训比经验多,主要的教训我个人认为有三点:第一点,轿车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在没有经验的背景下,我们可能急于求成了。太想成功,往往磨难更多。忘记成败,真心做事,按照科学的规律做事,可能会更快一点,这是我第一个感觉。

第二,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对于、轿车的营销,在组织结构,运营的机制上,行政化的概念多于市场化的因素。这是我们要反思的地方。

第三,有些资源没有聚焦,我们的整合处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明面是两个公司,事实上是四个公司,比如多功能轿车,多功能商用车,还有平行的营销公司等。实际上就这么多资源,分了四个公司,把有限的力量稀释了,不能聚焦,不能“燃烧”起来。所以这是在2008年上市以来,我们要认认真真的反思或者总结的三大要素。

在这个基础上,去年在董事长的领导下,我们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彻底反思,反省,批判自己,找出了一些市场化的概念,聚焦资源,聚焦顾客的满意度。在某一点上面,我们要让用户感动,在用户感动的基础上,逐步的拓展我们能做好的事情。这不是贪大图快,这是我们去年资质改革,营销组合的一条主线。

所以我们把四个营销公司,变成了一个营销公司。我们有几个定位:第一,叫理念刷新,从层面解放自己。这个是董事长提出,叫敬客经营,服务销车。核心词,一个是敬,两个字是服务。在这上面,我们聚焦资源,不断去发展。

从操作方法上,我们有几个关键点。第一点,突出顾客的满意度。我们分三个层面去努力。首先就是研发。在研发方面提出了研发人员过三关的概念。

产经网:哪三关?

严刚:第一叫市场关。我们不会计较你的学校、背景、知识储备,考察研发人员的最高宗旨就是让市场认可。第二,流程体系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链,每个岗位都要遵守流程,遵守标准。从概念到产品,从始点到终点,你的专业在哪一点上擅长,你就要把队站好,在擅长的点上做。每个人都要找准顾客是谁,为谁服务,供应商是谁,上道工序是谁,并且要检查确认好。这样做的结果是为下道工序服务,以利于流程管理。

第三叫职业技能关。不管你有多深的理论和学术修养,作为技术员工,必须具备职业化。所谓职业化,是把你的技术转化为点线面,把你的专业变成消费者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并且为之欣赏的产品。这是我对技术中心的要求。对生产系统而言,做好一个产品并不难,但以同等质量做好一万台产品可能难于登天。所以我们制造系统,从基层员工到管理者,都奔着这个目标:给所有的消费者一台没有质量偏差的产品。

营销公司方面,第一必须把服务搞好,对于任何一个用户,只要是用户有诉求,特别是有不满意的时候,不准任何人敷衍。这是道德性问题。用户的购车消费是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源泉。第二,要不断塑造品牌,因为品牌是消费者信赖的依据。为什么买车,不买别的车?因为他信任你,也是对的诚意。第三,不论新老顾客,要一视同仁。所以,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聚焦顾客满意。

怎么样把市场概念说清楚?我们应该回到最原本的方面:DNA基因。基因是什么?基因需要有创新与要开发。所以技术的开发创新决定了产品的基因。而保持基因的一致性则需要生产,任何事情做到一个标准。所以制造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同时通过营销,我们要给一款好的产品注入灵魂,这是营销要干的事,也是品牌的打造。你的品牌诉求,不论大小粗细,直接来源于每个消费者的感受。

产经网:您刚才谈到聚焦,在商用车和方面,是怎样的聚焦?会有所偏重吗?

严刚:商用车和的关系在战略上界定的比较清楚,“十二五”或者“十三五”的战略,十几年的战略中,对商用车和是这样描述的,叫“做大做强商用车,做精做优”。为什么做大做强,因为商用车是的发家之本,我们有资格,有条件,也有基础,这个不是吹牛,是事实摆在这里。

中国的高档轻卡,应该说已经占了很前的位置,比如帅铃、骏铃,同时我们的底盘从1993年-1994年就已经全国第一,至今未变。上的功底,到目前为止,在国产品牌里面,我们比较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制动,转向,传动,行驶系统,不会有什么问题。

产经网:因为在商用车的优势以及当前轿车市场的表现,有人说就不应该涉足轿车,您如何看待此种观点?

严刚:我们承认,上,与我们预期有差距,这是事实。事实面前,只能去反思,批判自己,找出差距。但就当前行业而言,如果不做,企业做不大。因为商用车这是生产资料,而是生活必须品。只有把做出来了,企业才有规模。把规模做大,做到千家万户,让所有用户因为这款车而又好感,这是的事业。所以,一定要做

从2008年到2014年,就我的认识而言,在上面,最值得反思的就是对市场化以及市场经济缺少了学习,我们还停留在商业的概念上,这是我们最大的反思。同时,坦率地讲,的任何一个产品,无论是技术的先进性,或产品的成熟度,在自主品牌里还是比较务实的。车有什么问题?我们现在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对市场化认识不够,对顾客的服务与诉求在我们的工作流程中体现得不够,标准化不够,这是需要反思的。

因此,结合当前市场走向,我们已经推出了电动车从三年前就开始着手,花了三个多亿把做到这个程度。这款车中控台下面有一个按纽,全为电控设置,从外形看全部是电动化特征。业界都认为中国近两年在细分市场进展最快的两个产品是SUVMPV。除了五菱宏光这样的的概念,我认为6万块以内,瑞风M3可以承接小型产业和消费的转移。

除此以外,我们在S5之下推出S3,一款小型 ,无论是造型还是细节设计、智能化,都有上佳体现。同时,针对政府采购市场,两年前开始定位,对照奥迪A6开发了一款新车。另外一款叫S9的概念车会在北京车展亮相。所以上面,现在的迂回只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和踏板,无需怀疑。

产经网:从1964年开始造车,到现在整整50年,您作为一个老人,您怎么看待这50年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严刚:就我的个人直觉,在我之前的人,一心一意为公家。上海一些有能力有个性的人都到来了,这是财富。第二点,近300人,虽然是国营企业,其实我们比民营企业还民营。

产经网:从哪个方面?

严刚:敬业,真诚,认真,坦诚,至少这四个方面,我们都是做的比较好的。不欺骗任何人,从内心深处,围绕的事业,从我开始。人是没有休息天的,没有节假日的,在这个所谓耕耘阶段里,双休都是不存在的。

产经网:现在的人还觉得自己在创业期,还在艰苦奋斗期?

严刚:我认为是这样的。

产经网:当前而言,很多自主品牌都在做收缩,自主被蚕食的担忧也越来越多。如果把它看做寒冬的话,能扛得住的自主品牌有哪些?或者您认为一定是那个能扛得住的自主品牌吗?

严刚:第一,变数会很多,这是时代的特征。以前的变化比较慢,现在变化太快了。但对,我们有我们的自信,有它的基本特色,第一就是商用车,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生产资料的依赖和需求都是长远的,所以我们在商用车中的优势决定了抗打击的能力。第二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队伍所形成的价值不能小看。第三就是我们现在彻底调整了。第一要有效率,第二要有特色,绝对不去蛮干,2013年为50万台销量,作为50万台是小规模,但是这个小规模是能够发展扩大的。所以需要持久战,以时间换空间。如果当下和合资品牌叫板,不现实。

产经网:您如何看待自主和合资的市场竞争?

严刚:中国自主品牌当前的状态和境遇不是企业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从国家的战略到的规划,乃至于企业的定位。合资品牌一方面带来了直接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带来了管理技术,市场以及标杆。让我们推开窗子就可以实习,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非要审批以后,去国外留学才能学到。任何事情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都是这样的。这个大产业,我们要智取,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光明的时候,要看到挑战。即便有一天企业消亡,也给行业提供了一种精神,提供一个发展的思路。

产经网:您刚才提到一点,现在从技术的层面、生产的层面,包括产品层面,都具备我们的实力,为什么没有形成口碑?我们有实力,为什么没怎么让别人知道呢?

严刚:我认为一方面是管理体系行政化。比如我们具体的岗位,是把某件事干好,不会去向媒体发布任何消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显然是不足的,在这样的思路下,公司的经销很少展示自己,认为展示是品格的缺陷,是吹嘘。

产经网:但是还是必须通过展示让市场知道。

严刚:所以一开始问我为什么变革,我们太行政化了。按照计划经济我们是对的,但按照市场经济我们是错的。一定要真诚去反思,所谓真诚,不仅仅是说一声对不起,而应该是认识到责任,这点我们做得不彻底。我们很多营销人员认为把顾客忽悠过去了,为节约了几块钱,少赔一个零部件就为好,显然不是。我们有时候把帐算错了,算小帐,不算大帐。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