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车众学院 > 财务管理 > > 正文

非科班CFO生存之道

  • 时间:2013-12-04 11:50
  • 来源:首席财务官
  • 作者:孔洁珉 王廷飞

文/孔洁珉 王廷飞

如今已是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被业界奉为“教父级”企业家的马云,原本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普通英语老师。1995年,30岁的马云凭着出色的工作表现被评为“杭州10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然而,在那个知识分子急需重新证明自身价值的年代,马云放弃了教师的坦途,随着当时的“下海”大潮往一个全新的方向走去,由此缔造了“阿里帝国”。

而类似情况对于CFO来说,也不罕见,很多颇有建树的CFO都并非专业财务出身。比如,被誉为“全球最有权力女性之一”、“亚洲女性第一人”、“IT界名女人”的联想前CFO马雪征,大学时就读的是英美文学专业。而现任新浪董事长的曹国伟,则是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他于1999年9月加入新浪,先后任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总裁等职,主导了新浪上市、“毒丸计划”反盛大并购以及MBO等诸多里程碑事件。

早在2002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就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当时的美国企业CFO中,只有20%的人持有会计执照。也就是说当时美国企业的CFO,大都是半路出家或完全不懂会计。虽然没有专门的统计,但仅从本刊对过往三年封面人物履历的简单整理中可以看出,其中非财务专业出身的CFO比例已经高过财务专业出身的CFO(详见图1),跨界之风堪称强劲。

对于CFO这样技术门槛较高的职业经理人来说,非专业出身这样看似明显的“缺陷”,却在实际工作中为公司带来了不同的“看得见的风景”。

标准进阶路径

在传统的职业路径中,财务负责人一般是从基础的财务人员一步步做起。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粉墨登场,这一路径迅速被被改变。先是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开始的标志,随后的30年间初步构建成了从主板、中小板、三板、产权交易市场到创业板的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的疯狂涌入也进一步驱动企业上市潮起;而嗅觉敏锐的海外资本市场也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潜力,纷纷开始召唤充满活力的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2007年4月3日纳斯达克首次在中国远程开市,成为全新的里程碑事件。

外部环境的不断裂变,使得本土企业开始走向全面的资本化过程,上市无疑成为其中最高亢的主题曲,而这些都加大了对有成功对接资本市场经验的CFO的市场需求。于是大力催生了CFO的新型职业路线:从投资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转型成为CFO。

实际上,这一转型路线原本就存在,只是在资本市场空前火热的情况之下,线、被心急的资本力量几何式放大。


半路出家的成功者

早在几年之前,本刊采访中国神华CFO张克慧时,当听说这位态度强势、精于业务的财务负责人是“半路出家”时便惊愕不已。

张克慧于198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专业。出身于煤炭家庭的张克慧随即进入煤炭部做经济政策研究,五年下来,张克慧在这一领域已小有名气。五年之后,张克慧进入中国矿业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1994年毕业在即,一个绝好的机会摆在了她的面前——参与组建神华集团。于是张克慧欣然加入,承担设计集团组织构架的重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国企特有的文化环境特质,设计出与煤路港电一体化的商业模式相适应的组织与治理模式。

鉴于设计了“神华模式”这一颇被业界借鉴的模式,张克慧后来又被调配到朔黄铁路做总经理助理,而这一段工作经历带给了张克慧人生的转折点。“我非常感谢当时的总经理,他是第一个敢于让非财务专业的人主管财务,也由此转变了我的整个人生路径。”张克慧不无感慨的说,“我一直从宏观向微观走,每一次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这次是真正让我把财务以及财务和业务的关系研究透彻。”目前朔黄铁路的财务组织构架、绩效考评体系、预算管理模式仍然沿用张克慧当年的架构。

正式进入财务领域的张克慧,随后在中国神华香港上市时担任财务组组长,上市后负责内控审计,一直到2007年通过集团竞聘成为CFO。后来张克慧在回顾自己的职业历程时表示,正是因为之前非财务领域的积累,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比如在煤炭部做经济政策研究的时期,使得张克慧对整个行业的宏观把控能力奠定了相当的基础。

无独有偶,联想集团前新兴市场CFO周庆彤也并非财务出身。与中国本土CFO惯常的财务、金融或会计事务所等出身不同的是,在担任联想大中华区CFO之前,周庆彤并无任何财务工作经历。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的周庆彤就职于着名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2000年汹涌而起的互联网大潮,使得周庆彤一度转身去创业企业。两年后,沉静下来的周庆彤转投联想企划部。后来周庆彤选择离开赴国外求学,直到联想收购IBM时,周庆彤才第二次踏进了联想的大门,并由此走上了财务岗位。如今,视野广阔、行事沉稳的周庆彤已升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

MBA促进转型

应该说,当时周庆彤决定离开联想去芝加哥大学就读MBA是一个让很多同事惊讶的决定。不过周庆彤自己认为这是一个理性的思考,“我一直在考虑最终的职业方向,芝加哥大学是着名的私立大学,以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着称。”

对于自己最终转入财务领域,周庆彤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进行了概括。在周庆彤MBA毕业后,联想并购IBM正进行到一个谈判的关键期,面对这个大好的机会周庆彤旋即加入联想收购IBM的团队之中,并且凭借其在芝加哥大学深厚的财务实力以及本身良好的沟通能力,周庆彤很快进入了状态。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加上外企的工作经验,周庆彤如鱼得水,在这次并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从企划到财务这样一个巨大转型,周庆彤表现的十分自然,“我认为我更合适从事要求逻辑思维强、对数字敏感的职业,而MBA是实现职业转型的最佳平台。”


其实在《首席财务官》杂志的多年采访之中,这些通过MBA的学习实现财务转型的CFO并不在少数。现任太平地毯财务总监的彭琼也是如此。1994年厦门大学毕业后,彭琼进入了一家国营企业,开始了天天一杯清茶一份报纸的工作。最终这种过于清闲的生活让彭琼在一年半后实在忍无可忍的跳槽了。随后加入了一家民营企业从事进出口工作,初步接触了贸易业务。四年之后,彭琼迎来了第一个职业转折点,加盟外企担任财务总监秘书。“在这里我生平第一次接触了EPR系统,当时公司用的是SAP,感觉很新奇。而且也是在这里,我认真思考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通过财务总监秘书的工作,彭琼喜欢上了财务这个工作,同时鉴于自己非专业的背景,她决定辞职专门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攻读全职的MBA课程,“我希望通过攻读MBA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转换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果不其然,彭琼最终通过MBA的学习实现了职业转型。MBA毕业后,彭琼加入BP(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应该说我非常感谢BP,给我这样一个没有财务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提供了一个财务部的工作机会,这次的工作让我由此走上了财务岗位。”一年半之后,彭琼晋升至财务总监。

非科班的视野

本刊采访的众多CFO中,虽然很多都是非财务专业出身,但大多也是与经济金融相关的背景。但是还有一个“小分队”的教育背景和现在的职场经历可以说是完全“跨界”。

康明斯前东亚区财务总监的董浩淳就是一例。原本本科与研究生都是就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专业的他,在2003年却转任财务领域。龙湖地产前任CFO林钜昌于199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物理专业;现任睿智石油建井服务有限公司CFO,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前CFO叶军也是如此,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对外友协做翻译。

在对外友协做了五年“传声筒”之后,不甘寂寞的叶军毅然决定辞职,从事一些更有“激情”的工作。一直想做销售的他幸运的被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录用了,由此进入了和财务密切相关的金融领域。开启新职业生涯的叶军如鱼得水,先后在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不同的部门工作学习。又一个五年之后,再次感到自己步入瓶颈期的叶军再次辞职,这次他选择的是充电。1999年叶军离开德意志银行远赴澳大利亚深造,攻读金融硕士。“工作10年之后,再次选择读书,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时就不再是为了学历而是学以致用。”2001年学业有成的叶军回国加入壳牌公司,彻底走上了财务岗位。

相比之下,“无心插柳”的林钜昌好像更顺风顺水一些。1991年毕业加入香港太古集团之后就被选为管理培训生;三年后加入风险投资公司China Vest,从此开启了投行生涯;后来做到美林证券亚太区副总裁的职位;2002年30出头的他加入了中国地产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华润置地,并于次年升任CFO;2006年龙湖地产通过猎头公司光辉国际找到林钜昌,最终龙湖地产成就了其职业生涯以来亲自完成的第一个IPO。

对于非财务专业出身如何做好财务和CFO这个问题,周庆彤曾经给自己这样一个评价,“我之所以能够在目前的岗位上游刃有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复杂的职业生涯,让我拥有了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业务诊断能力。我会把财务放在公司的整条运营链上去分析,这样才会有开阔的思路。”

而周庆彤的这个评价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这些半路出家的CFO看来,正是由于之前职业经历所看到的的诸多风景,才能让自己能够跳出一般财务人员容易陷入的细节和数据之中,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看问题,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企业原本对CFO或总会计师只是算账管家传统印象的改变。

毕业于船舶设计专业的董浩淳对担任CFO职位也表示毫无外行之感。“我不是会计专业毕业的,没有CPA证书,但现在做财务总监主要在战略管理层面比较多。因为对各方面的业务都比较熟,所以每年抓的工作重点都不太一样。”

而叶军对于CFO要“跳出数字,用战略管理者的角度看数字背后的信息”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他举了一个影响他很久的例子,2001年当他刚加入壳牌项目技术有限公司的时候,有一次公司和海外公司谈合资,要在广东惠州建一个模型算出石油价格,来推演油价与成本和利润的关系。

然后,并非财务专业出身的叶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算出了一个数字给老板,却被老板责怪。叶军觉得很委屈,这时候老板说了一句影响他职业生涯的一句话:“不能仅仅看数字,今天的数字明天不一定对,要跳出数字,看出数字背后的内容。”而后来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点。石油价格当时是14美元一桶,而今天是100多美元一桶。这对当时的叶军来说是无法想象的。要知道,当时叶军鼓起最大勇气预测石油涨价后的情况,模型的建立还用了最高的测算,即35美元一桶。可见,老板的点化完全是正确的,今天的数字到明天再看可能就不是正确的了,如果当初目光短浅地按当时油价计算成本,几十年的合同下来,可能到最后就会导致企业出现很大的亏损。总结过往的经验和经历,叶军认为,非财务专业出身的人就是要发挥自己的特点,从大处着眼,而非沉迷于数字,而这正是新时代对于CFO的要求。


扎实团队做支撑

目前担任完美世界CFO的刘永基于1990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刘永基的工作重点集中在战略制定、财务核算、预算管理、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现金流管理、兼并收购、投资者关系、税务、行政、人事及公司文化建设等方面,俨然成为“多面手”的刘永基反而在管理上更加超脱,“财务方面交给财务总监,投资者关系也有独挡一面的副总裁负责……我现在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兼并收购及公司战略制定上。”

其实正如刘永基的超脱一样,对于非专业出身的CFO来说,“大处着眼”的基础是有一个扎实的财务团队进行支撑,可以安心放手。

凤凰新媒体前任CFO刘千里于1997年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和数学专业,拥有10余年的丰富工作经验。在担任雷曼兄弟纽约和香港工作期间,曾参与林肯国民集团收购Jefferson-Pilot、群岛交易所上市、中信银行上市等重大项目,后先后加入弘成教育和凤凰新媒体担任CFO。刘千里在讨论组建财务团队时就特别强调互补性,“CFO往往承担较多对外以及决策的角色,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财务总监进行支撑,这个人财务功底要相当的扎实,同时能够在团队内部进行有效沟通。”投行出身的刘千里坦诚道,“我对会计、记账之类的细节并不是特别精通,但是这并不影响做决策。CFO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陷入细节之中。”

另外一个对团队应用到极致的绝佳案例就是柳传志领导下联想“三驾马车”之一的马雪征。这位让柳传志经常自嘲自己是“替马雪征打工”、杨元庆也私下开玩笑称马雪征是“权力女性”的CFO实际上是学英美文学出身。马雪征对外也一直称“自己的背景不好”,她在自述时这样说道,“我真的不是一个有过财务教育背景的人,一开始做的就不是我的最强项。自己做得不好,就改,不能埋怨别人,而且一定得靠团队。即便你现在问我中科院当年的同事,他们都会说,我是当年最好的团队leader,是中科院最好的处长。”

于是马雪征更强调的是团队的力量和她作为CFO的沟通能力,“我觉得自己的最强项还是与别人沟通。上学之前我就想将来做沟通性质的工作,但没想过要做CFO。其实,在一个团队里,CFO做的就是沟通,即便那不是你的强项,或者不是你想做的,你也必须这样去做。”

董浩淳在康明斯工作了近20年。从董浩淳在康明斯的职业经历来看,他更像欧美公司中大多数从业务部门成长起来的CFO:把握战略和决策、善于宏观预测、支持业务等等。这位坚持“无外行感”的前任CFO强调,无论是不是专业出身,CFO一定要把握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比如说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把内控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要建立好的管理控制环境,与公司的管理层、业务领导人沟通,让大家了解内控的重要性,通过培训让大家接受这样的文化;其次,建立好的风险评估体系,强化各业务部门自查能力;第三,建立内控测评体系,要有第三方检验。”


延伸阅读 RELATED READING------

由于背景与公司迥异,表1中三种CFO在其工作侧重点和特点上也会有较大差异。

1、财务和会计人员出身的CFO,对企业内部各种流程、企业内部控制都较熟练,长期的企业工作,使其能较快地适应企业文化,但由于其长期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使得其控制风险的意识较强,更愿意接受确定的东西,偏于保守。如果企业所处行业较成熟,难进行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行业竟争激烈,要求内部控制较严的制造业,选用这种CFO较为合适。

2、事务所出身的CFO,对国家会计政策了解较深,对遵守财政政策和法规以及企业内部控制都比较擅长,因些需披露企业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股东多的公司较适合寻找这种CFO。

3、投行出身的CFO,专长于投资管理,资本筹划与运作,因此如若企业需要资本运作,所处行业需要大量投资或引进资金进行跨越式发展的企业,这种类型的CFO就在合适不过了。

实际上,和马云转型路径相似的“学院派”也是成就CFO的一个路径。例如京能集团副总经理刘国忱、辉瑞制药中国区CFO苗天祥以及富安娜前CFO梅连清,有意思的是刘国忱与苗天祥还是东北财经大学的同事,尽管两人都是会计科班毕业,但并未在企业从事过低阶的会计工作。

刘国忱的最高学历是东北财经大学工业经济专业产业经济方向的博士。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刘国忱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一边攻读商业流通专业的研究生,一边教起了本科生的工业会计课程。“那个时候经验还不够,为了能更多的获得财务实践,我最多兼过五家公司的财务经理,外企、民企什么类型都有,而且事无巨细,全部要从零开始。这段时间的磨练也使得我很早就开始关注财务资源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积累了很多实际经验。”

留校后的刘国忱曾先后出任东北财经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工商学院副院长等职务,1995年被破格提为正教授。不久,一直在学术领域深耕的刘国忱在1996年被调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任副主任,这段长达七年的意外仕途生涯使得刘国忱对当下整个中国社会的运行体制有了极为直接的深度体验。

2004年刘国忱来到北京,加入京能集团担任副总经理兼CFO。

     【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于《首席财务官》杂志社,欢迎合作媒体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非合作媒体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