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借助三季度传统旺季的刺激,航空公司业绩下滑的趋势有所缓解,但依然没能改变依靠汇兑收益弥补主业的尴尬。
根据中国国航(601111.SH)、东方航空(600115.SH)、南方航空(600029.SH)和海南航空(600221.SH)陆续发布的三季报,海南航空是四大航空上市公司中唯一实现净利润增长的航企,不过,这并没有阻碍部分航企和地方政府新建更多地方航空的热情。
盈利仍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航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40.61亿元,同比减少3.69%,东方航空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36.21亿元,同比降低0.23%,南方航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亿元,同比下降7.69%,海南航空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21.8亿元,同比增加28.44%。
不过,记者查阅多家航空公司的三季报发现,汇兑收益和“营改增”的减税利好仍然是实现上述盈利的主力。
以中国国航为例,其三季报中就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汇兑收益比去年同期增加19.86亿元,而营业税金也大幅减少84.31%,海航相比去年同期的汇兑收益增加和营业税金减少总和也在9亿元以上,是其利润的一半。
“今年以来公商务出行减少,航空公司不得不依靠降低票价来抢市场份额,因此收入和利润都受到影响。”一家航空公司的市场部人士对本报记者指出,此外,运力增长较快也是影响收益的重要原因,预计全年国内航空业整体运力将增长12%~13%,而需求增长则没有往年那么快。
地方航空潮
然而,尽管行业已经出现了运力过剩的苗头,却并没有影响新的航空公司不断组建的热情。
记者昨天从民航局就了解到,民航局近期就拟批准两家新航企的筹建和获得经营许可,分别是海航参与投资的乌鲁木齐航空和国航参与投资的内蒙古航空。
其中,乌鲁木齐航空由海南航空出资人民币21亿元,占注册资本的70%;乌鲁木齐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9亿元,占注册资本的30%。而内蒙古航空则由国航出资8亿元,占注册资本80%;内蒙古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占20%。
在此之前,海航还在黑龙江、福州、广西多地筹建地方航空,而国航也与山东当地民企、青岛市政府共同投资设立了青岛航空,中航工业旗下的幸福航空也与合肥市政府签署了合肥市航空的组建协议。
2007年“暂停受理新设立航空公司申请”的禁令执行5年后,民航局对新建航空公司的受理重新敞开大门,令多个地方重燃建设“本土”航企的热情。
“受招商引资及发展地方旅游和经济的需要,地方政府都有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航空公司的情结,而航空公司引入地方政府资源后,得到的将不仅仅是现金的注资,还可能是更多政策性的支持,比如免税、土地优惠等。”民航局一位官员对记者指出,为了吸引航空公司开航线,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会用机场附近的土地代替现金补贴,此外在工商、税务等方面也会一路开绿灯。
不过,也有航空公司的管理层对本报记者指出,地方政府在出资出力后,必然要求航空公司的航线和运力投放向该地区倾斜,这并不利于航空公司优化布局航线网络,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来“占地盘”的模式并不具备可持续性。此外,新公司成立需要配备更多飞行、机务、保障等人力及相关资源,由于当地难以招到成熟的专业人员,大批人员需要异地调派甚至从其他公司挖,这也可能对航空安全运营带来一定的隐患。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