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车众学院 > 管理提升 > > 正文

罗永浩杠上西贝,却给所有车企上了一课!

  • 时间:2025-09-14 07:39
  • 来源:车众研究院
  • 作者:车众网

罗永浩一句吐槽,让餐饮巨头西贝直接破防,日损百万营业额。这场看似不搭界的跨界战争,却像一面照妖镜,精准折射出车企正集体面临的最大危机:信任赤字

当技术狂奔遇上用户疑虑,任何一个小火星都可能引爆一场品牌灾难。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场风波里,藏着哪些车企绝不能踩的致命陷阱。

陷阱一:你在说标准,用户在谈感受——认知战输了就全输了

西贝拼命解释“国家标准不是预制菜”,但用户只相信“不是现炒就是预制”。这种行业标准与用户认知的错位,在汽车行业比比皆是。


  •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你的L2++技术再强,用户一旦过度依赖,事故发生后所有解释都是苍白的。


  • “环保材质”≠“没有异味”:你说符合国标,用户只关心孩子坐进去会不会呛嗓子。


  • “CLTC续航”≠“实际续航”:你说标准如此,用户只会觉得“你又虚标了”。

【车企启示】


  • 说人话,别甩术语:用“能帮您刹车、拐弯,但您得盯着路”代替“L2级辅助驾驶”。


  • 前置风险,透明沟通:像理想汽车一样,在用户手册和屏幕上反复强调“双手请勿脱离方向盘”。


  • 主动定义,教育市场:学习苹果,用直观的演示和动画告诉用户“你的车到底安全在哪里”。

陷阱二:硬刚用户,赢了官司,输了江山——公关的“蠢”与“智”

西贝选择“硬刚”罗永浩,堪称教科书级的反面案例。车企圈同样不缺“自杀式公关”:


  • 某品牌自燃后第一时间“甩锅”用户操作不当。


  • 某车企高管公开怒怼“嫌贵的都是不懂车”。


  • 对比宝马的“神操作”:奔驰CEO退休时,宝马发布视频致敬:“感谢百年竞争!退休后,要不要试试宝马的纯电i7?” 格局高下立判。

【车企启示】


  • 情绪第一,事实第二:用户愤怒时,先共情道歉,再摆事实。一句“您的感受我们非常重视”远比“根据标准第X条”有用。


  • 学做“海绵”,别做“石头”:吸收所有批评,哪怕是无理的。哪吒汽车“邀请争议艺人”风波后,立刻道歉撤销,避免了更大灾难。


  • 培养网红CEO,但管住他的嘴:李想、雷军的人格化IP为品牌加分,但需谨记“CEO的每一句话都是官方声明”。

陷阱三:隐瞒的代价,用户永远会发现——透明是最好的滤镜

预制菜危机的核心是“被欺骗感”。老乡鸡主动公开“70%现做+部分复热预制”,反而收获理解。信息越不透明,用户越恐慌。


  • 供应链透明化:学习蔚来,直接标注“电池来自宁德时代”,甚至举办电池技术日。


  • 售后透明化:学习特斯拉,维修工单清晰列明每一项费用和工时,消除“天价维修”疑虑。


  • 缺陷透明化:学习丰田,大规模召回时,CEO亲自鞠躬道歉,反而重塑了信任。

【车企启示】


  • 主动“自曝”:定期发布质量报告,公开典型问题及改进措施,将“被质疑”变为“我主动汇报”。


  • 建立用户陪审团:邀请用户代表参与产品评测和危机处理,让“自己人”为你说话。


  • 打造极致体验闭环:从看车、购车到售后,让用户随时可查、可控、可反馈,消除所有信息黑箱。

  车企的终极战场,是用户的信任池

罗永浩与西贝的事件告诉我们:所有行业都是服务业,所有竞争终将回归信任竞争。

技术会趋同,参数会内卷,但用户因为信任而选择的品牌,永远会有最强的护城河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