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发改委发起的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代表超过100家欧洲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以及相关企业利益的中国欧盟商会近日发文表示,力挺中国政府打击汽车市场中的垄断行为,要求整车厂商放开对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的把控,并建议政府在政策层面打破整车厂商零部件销售的限制范围。
汽车制造商把持零部件销售
中国欧盟商会表示,汽车制造商控制了中国的零部件市场和其他售后服务领域,导致经销商和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中国欧盟商会在一份表明立场的文件中指出,目前零部件的供应完全受汽车生产企业控制,只售予其授权的经销商,导致零部件价格过高,迫使分销商普遍需要承担维持汽车和零部件库存的负担。
在实际操作中,4S店将挂以汽车制造商编号的零部件以极高的价格销售给用户,而其零部件供应商将挂有自身品牌和编号的相同零部件销售给独立的维修店。即使在制造工艺上这些零部件完全一样,在国内,4S店的销售价格通常会高于独立维修店两倍以上。但是在欧洲,两种销售渠道的价格差距不会超过20%。
实际上,零部件供应商对于汽车制造商的垄断行为早有不满,但是出于对汽车制造商的依赖,零部件供应商也只能选择忍而不发。业内人士表示,零部件供应商可能害怕汽车制造商对其施以报复性商业行动,因此在面临限制性操作时不愿发布非保密声明或投诉。中国欧盟商会表示,汽车制造商应与零部件供应商得到平等待遇,同时具备全面介入汽车售后市场的能力,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产品。
零部件价格下调“敷衍了事”
此前,在反垄断大棒挥下伊始,众多汽车制造商均选择下调零部件价格以示回应。然而,在巨大的利润和相关法规缺失的情况下,此番降价有些敷衍了事。
今年7月以来,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等汽车制造商宣布对原装零部件价格进行下调。但是,从官方给出的具体零部件来看多为非易损件。一位经销商坦言,从官方给出的具体零部件来看,只是对一些不太容易损坏的零部件进行了价格调整,即便车辆出现事故需要更换这些零部件,由于车辆都已投保,该费用也会由保险公司承担,降价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制造商敢于在宣布降价后迟迟未动,源于在法律层面上并未打破汽车制造商在售后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据了解,《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其执行措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中,赋予汽车制造企业旗下总经销商具有指定或选择授权分销商在中国进行销售和售后市场服务业务的独家权利。对此,中国欧盟商会建议,应该修订现行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确保汽车售后市场服务的竞争均衡、自由性。
相关法规亟待出台
针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在法律层面对汽车制造商垄断上的支持,8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出《工商总局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此举打破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对汽车经销商授权的规定。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反垄断调查的不断深入,中国将全面整顿汽车制造商分销和出售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的方式。
对此,中国欧盟商会认为,在修订《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同时,汽车制造商对零部件供应商施加的直接或间接的制约,构成了垄断协议或约定,限制了自由竞争,这也是现行《反垄断法》中所禁止的。中国政府应该施行一套严格的劝阻式执法体系,应用《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确保汽车售后市场业务向所有设备供应商开放。
对于中国欧盟商会在汽车反垄断调查上给出建议的实际作用,业内普遍表示有待观察。“中国欧盟商会在汽车反垄断上的表态,对于打破汽车零部件垄断具有正面意义,而且也确实亟待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然而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已实施多年,受相关技术规范及历史因素等影响,紧靠行业组织的呼吁,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现状。”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责任编辑: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