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车众传媒 > 影视明星 > > 正文

十余项目在筹拍 2015将成国产科幻片元年?

  • 时间:2014-11-27 12:22
  • 来源:搜狐娱乐
  • 作者:哈麦

《星际穿越》、《变形金刚4》、《地心引力》、《环太平洋》、《盗梦空间》……每当一部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引起热议,狂收票房时,观众总会一次次发问,中国何时才能拍出本土的科幻电影?这个话题已经被讨论了很多年,现在,终于有人动真格的了。业内人士预言,2015是国产科幻片的元年,无论好坏,未来有戏看。

PART1国产科幻片要火了?

■张艺谋、周星驰、宁浩……有才的导演都在拍科幻

11月20日,中影曝光了24个新电影项目,其中包括《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三部科幻片,均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预计制作成本分别是6000万美金、5000万美金、4000万美金。11月27日,孔二狗任CEO的游族影业将召开发布会,宣布《三体》导演、演员阵容和拍摄计划。宁浩在《心花路放》后开写《乡村教师》(版权在小马奔腾)剧本,离投拍也不是很远了。

除了以上五个源自刘慈欣的项目,张艺谋正在筹备他的首部英文科幻片《长城》,周星驰在忙他的第二部科幻片《美人鱼》,已预定了2016年贺岁档。另外,郭敬明、韩寒、陆川、黄真真、古天乐等导演、演员都表示了对拍科幻片的兴趣。就连马云也早已插足该领域,他此前被曝遍访狮门、迪士尼、派拉蒙、华纳、索尼等好莱坞公司,和《阿凡达》导演卡梅隆见了面,做这些事情的动因是,刚成立的阿里影业未来计划以拍科幻大片为主。

20多部科幻小说卖出改编权,售价最高上百万

早几年前,刘慈欣就把《三体》和《乡村教师》的电影版权卖出去了,那时候科幻是十分冷门和边缘的领域,只要有人来买,就赶紧出手,根本没资格挑公司,也没法谈价格,等于是贱卖了。没想到,几年后大刘已经成为科幻文学界的头牌,作品被各大影视公司争抢,国内最一线的几个大导演都跟他有过接触。现在,五部作品已经确定被改编电影,还有几部已卖出版权,就等着电影公司宣布项目了。

除了刘慈欣,科幻界知名作家像王晋康、韩松、何夕的小说版权也都很抢手,已经卖掉不少,等着拍了。就《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所知,目前已经有20多本科幻小说的版权被卖出去了,其中大多数是知名作家的作品,也有一些新人新作。一般来说,非知名作品电影版权能卖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而像刘慈欣这种级别的单本小说会卖到百万版权(具体数据无法得知,对比来看,《鬼吹灯》当年的版权费据称是200万)。

除了老牌电影公司,新势力也在抢改编、搞原创

做科幻电影,中影和小马奔腾有传统,前者曾投资过王晶的《未来警察》,后者出品过刘镇伟的《机器侠》。除了这两家传统电影公司外,其他操作科幻片项目的多是从广告、影视相关,或者互联网领域转型来的新公司,比如拥有《三体》版权的游族影业,就是游戏公司游族网络旗下新成立的品牌,它的目标是做包括电影、电视剧、游戏等一系列产品。长期关注科幻电影的影评人电子骑士说,就他听到的消息,现在有不少投资5000万-1亿量级的片子在筹备,只是因为周期长,还都有曝光。这其中,有很多新公司的作品,而且有不少是编剧原创的故事,而非仅仅是改编。

PART2为什么是时候拍了?

单片10亿时代,有了回收高成本的可能

为什么现在是时候拍科幻片了?中影现任老总喇培康在项目推介会上提到了今年电影票房将超过300亿。这是大环境。现在一部《大闹天宫》可以卖10亿多,按投资回报比3:1算,给它投入3.3亿制作预算,制片方就不会亏钱。如此来看,中影计划给刘慈欣的三部电影1.5美金的制作成本,从最实际的回收角度考虑,这个预算在保险范围内,因为国产电影卖的不是全球,也没有多少周边收入,就是单一的国内票房。而且就目前来看,3亿人民币左右的预算也足以拍出一部大片来,徐克《智取威虎山》,姜文《一步之遥》的成本也就是在这个区间,或者更少。也就是说,烧钱的科幻片终于可以用大投资拍,而不那么铁定赔本了。

5%科幻片贡献30%票房,这块蛋糕吃不好也要吃

还有,中影在其项目推荐书里详细分析了科幻片现在所占的票房比例,这是最直接的刺激因素。据搜狐娱乐统计,截止11月中旬,今年已上映的约300部国内外电影中,科幻片有16部(包括含有科幻元素的超级英雄电影,比如《X战警:逆转未来》),产出票房77亿,占全国总票房的30%,是所有电影类型里的第一名。而国产片在这个领域还是空白,看着这块肥肉,谁能不眼馋?况且,随着全球电影界互动的加深,电影人普遍认为,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难题,国产科幻片的可操作性比以前高了太多。2014年国内上映科幻片票房一览2014年国内上映科幻片票房一览[保存到相册]

影评人电子骑士说,他两年前就和科幻圈的朋友预测过,未来五年内肯定是科幻电影的热潮,2015年会是科幻电影元年,现在看来的确如此。“类型片是大势所趋,从爱情片、喜剧片到公路片、恐怖片,这些赚钱的类型国内导演都玩了一遍,就剩科幻片这块蛋糕,必然有人去吃的,因为强烈的市场需求就在那里,不管是有投机性,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总之很多人会创造条件来做这件事。”正好,电影圈和科幻文学圈在这两年从完全陌生到有了更多的沟通,这里头起最大作用的就是刘慈欣,他等于是敲门砖。

PART3就刘慈欣这么抢手好吗?

片商买的是销量,但好电影往往改自二流小说

科幻电影是一股脑筹拍起来了,但目前已知的基本都是刘慈欣作品改编,为何如此?有科幻爱好者分析,是因为就国内来看,刘慈欣的小说结构更宏大,有完整的体系,所以被电影公司亲睐。其实,刘慈欣本人和电影版权方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最重要买的是一部小说的人气和销量,尤其是还没有成功先例的科幻电影,更需要有熟悉的题材才能有更大的把握。比如,《三体》三部小说销量超过100万册,如果保守计算,把这100万读者都转化为观众(在理想状况下),按平均票价40元计算,就可以为电影直接贡献4000万票房。当然,没看过但是听过《三体》的人群肯定比这个数字更高。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无论是一家大公司还是新公司,拍科幻电影基本都是首次尝试,当然希望用大制作来一炮打响,刘慈欣的小说就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但记者采访过的几位科幻迷都认为,其实大刘的小说并不好拍,尤其是《三体》,因为太宏大,很难用一部电影讲清楚。再比如《乡村教师》,前面四分之三的写实,后面科幻,在结构上很难调整合理。《流浪地球》整个地球在太空航行,那种视觉感实现起来也不容易。反倒是一些短篇小说操作起来更容易。其实从历史上来看,成功的电影大都是改编自二流小说(这几乎成了一个定律),科幻电影像《少数派报告》、《2001太空漫游》、《星河舰队》、《人工智能》都源自并不知名的短片小说,长篇改编非常成功的不多,《沙丘》、《异星战场》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影视公司对新作品注意不够,写科幻的人还是太少

虽然刘慈欣本人以及科幻界的人都表示过,除了名作家,也有新人作品卖出了改编权,但外界看到的结果却并非这样。《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说,商业社会抢购热门产品的行为是很正常的,但电影公司不注重挖掘新作者作品也让人感到很遗憾。比如有一个台湾新锐作家叫平宗奇,他的短篇小说就很适合改编电影。

另一方面,姚海军觉得现在写科幻小说的作者还是太少了,能固定出作品的也就五十多人,而且多年来这个人数并没有多大增长。刘慈欣则指出,现在中国科幻文学跟美国的差距还是太大,人家一年出版超过1000本新小说,我们一年不到100本。而且科幻作家里有影响力的很少,你不能给电影圈提供优秀的有读者群体的作品,被冷落也正常。但总体的趋势是好的,电影热对科幻文学的创作有一定助推作用。

PART4现阶段能拍好科幻片吗?

总得要有开始,但对结果不敢过于乐观

回到最核心的问题上,中国哪些电影人可以拍科幻片,能拍好吗?如果细数,国内能拍科幻片的导演还真不多。比如第五代、第六代,他们本身接受的是传统电影教育,在他们那个年代也没有太多科幻片可看,本身对科幻的认识不多,即使拍也可能并非从心里真正想拍。再到中间的陆川、宁浩、乌尔善,他们对科幻、奇幻类电影确实有兴趣,有拍好的可能性。最终,科幻电影要寄希望于更年轻的导演,尤其是一些海外学习归来的新人。他们的优势在于接触过各种各眼的科幻电影文化,眼界是世界水平的,而且在技术方面有锻炼和电影思维。还有就是港台导演,他们很早的时候就接触过科幻电影,像苏照彬、彭浩翔、陈果,他们都对科幻片有兴趣,而且尝试过。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从好莱坞、韩国请导演,从中学习。

如果觉得在中国拍科幻片拼技术拼不过好莱坞,那选择一种讨巧的方式,就是在故事上下功夫,用创意打动观众,也即影评人常说的“软科幻”。之前成功的案例比如《月球》、《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彗星来的那一夜》、《她》。计划下部电影拍科幻片的韩寒就是如此打算的。但千万不要以为软科幻就比硬科幻好拍,它对剧本、导演功力、表演的要求非常高,而这正是中国电影人的弱项。相对来说,软科幻电影并不需要太大的投资,更适合独立制作,但它对科幻电影工业的推动力可能远远比不上大制作。

中国电影人已经在科幻片领域上道了,结果怎么样,还是未知数。但正如刘慈欣所说的,“拍科幻片我们没有经验,但总得有开始,有尝试,你总不能要求拍第一部就和《星际穿越》一样。”其他受访的业内人士也都持同样看法——不敢过于乐观,先搞着吧。反正习惯了,没有太多的期待。

      
注:1.车众网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2.图片车众网引用于互联网。

      

 

(责任编辑:约翰)